塑料, 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最易获得并且价格低廉,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千篇一律的塑料产品成为一种最优的选择。
这些随处可见的红色塑料家具广泛应用于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之中。在广东省, 它们被赋予 "省凳" 、 "省西 (篮子)" 、 "省壳(水瓢)"等名称,成为了一个地区的符号。
而塑料制品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符号, 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反映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审美习惯的形成。
这种随处可见且千篇一律的塑料产品使得人们的审美意趣逐渐下降,习惯于接受这种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设计。普及和一致性带来了视觉上的单调与乏味,使得人们对于多样化和独特性的追求变得淡薄,进一步固化了人们对统一化、标准化产品的依赖和审美惯性。个人的独特性和创意被同质化的潮流所淹没。
真菌,是自然界中的“还原者”,是“三维”循环经济结构的起点和终点。菌丝,是真菌生长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纽带。通过菌丝结构,真菌可以分解基质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物质,获得能量,完成生育过程。
在最佳条件下,当温度和湿度合适时,菌丝形成蘑菇根部无性系的集体网络,称为 “菌丝体 "。
菌丝体的自然生长过程赋予了每个产品独一无二的特质,这种天然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生产中的同质化现象。个性和多样性不仅是设计中的亮点,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使用稻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基质材料,加入培养的特定食用菌并放入模具,菌丝的生长将基质结合固化,形成菌丝体。
利用塑料家具丰富的形状和坚固的结构,为菌丝体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同时赋予菌丝体独特的造型。菌丝体在这些模具中生长,形成各具差异的表面肌理和质感,赋予了普通塑料制品以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咖啡,从一种功能性饮品,到一种生活方式,展现人们生活态度及经济发展的变化。与塑料一样,咖啡也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标签。
给人带来享受的同时,咖啡文化也附带产生了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数量庞大的咖啡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平均一杯咖啡会产生 15g 的咖啡渣,而全国有超过 17 万个咖啡馆,这意味着每天约出品 850 万杯咖啡,即产生 127.5 吨的咖啡渣。
咖啡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同时富含蛋白质、脂类及各种矿质营养,是菌丝生长的“催化剂”。
以三顿半返航计划提供的回收咖啡渣作为菌丝体生长的基质,以日常生活塑料作为生长模具。“消解”,用最常见的塑料制品为价值传播符号,赋予它们新的材质,重新了解、印证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构建新的关系。
配方调试
基质调配
接种
生长记录
菌丝体作为一种新材料,不仅打破了塑料产品带来的审美单一性,还为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它独特的肌理和颜色变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设计可能,满足了人们对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渴望。
关于生物设计、快消费、农业废弃物的艺术设计实践,指向的不是结果而是珍贵的反思与探索。